普教中 謝錫金教授在節目香港家書中的回應
介紹
陳校長:
「普教中」一直是我們所關心的教學議題。首先,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同意要學好普通話。普通話是中國全國的溝通語言,同時亦是全球很多人希望學習的第二語言。香港學生將來升學、就業,或畢業後在中國經商,都需要使用普通話,普通話的使用範圍實在很廣。但「以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,教授中國語文科」,能否有效提升學生的中文水平就值得商榷。我希望和你談談我對「普教中」的看法。
有人認為,粵語妨礙了香港學生學習中文。我們有研究數據否定這種法。香港一向以粵語作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,學生的中文閱讀成績也非常出色。根據2006年「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」(PIRLS),香港9歲學生在全球40多個國家中成績排第二,而以國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台灣,排名在香港之後。在2011年的同一研究,香港的排名第一,全球成績最好。中學方面,在2009年,香港15歲學生參加了「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」(PISA),全球排名第四名,在2012年排名第二名。可見香港中、小學生在「粵教中」的政策下,閱讀成績表現非常出色。所以,「粵語教中文」完全沒有問題。
亦有人說,用「粵語教中文」,學生不能「我手寫我口」。從上述國際研究的成績亦反映,香港學生的中文能力很好。為甚麼?是因為許多學生大量閱讀,他們能說中文的「雅言」。「雅言」貼近書面語,對寫作很有幫助。其實只要學生能大量閱讀優質的書籍,就能達到「我手寫我口」,「普教中」和「粵教中」都有同樣效果。
學習方面,在初小階段用「普教中」,孩子花費很多時間學習拼音符號、普通話語音、朗讀等。中文科的學習偏重語音的學習,用在深層次閱讀理解的學習時間較少,影響閱讀能力的全面發展。
另一方面,推動「普教中」時,我們亦要考慮香港的語言環境,根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的資料,九成香港市民的慣用語是廣東話,整個社會都是用廣東話為 主。所以,一個小孩子,如果他的廣東話不流利,他和朋友、同輩的親屬談話會減少,這會限制他的社交圈子,影響他的社交生活,甚至影響他說話的信心。
學習普通話,不一定要以「教學語言」的沉浸方式進行,還有其他有效的學習模式。事實上,普通話和廣東話的詞彙當然有地方差異,文法差異並非那麼大。學習普 通話最大的問題在於語音。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大量聆聽電台的普通話節目,觀看普通話電影和電視節目,用普通話交談等。用大量時間在課堂內以普通話朗誦書面語 的課文,並不是有效學習普通話溝通的方法。
總的來說,有效的「普教中」,需要配合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家庭語言。孩子應先學好他們的家庭語言和掌握 2,500個漢字,待他們有一定的語言基礎,在四年級時,才開始進行「普教中」,這樣會更為有效。同時,希望給家長有充足的時間學習普通話,讓他們可輔導 和支援孩子用普通話學習。否則,有些家長未能說流利的普通話,未有充足的家庭支援下進行「普教中」,就等於把粵語家長從孩子的學習中割離。現時急於推行 「普教中」,反而得不償失。
現時把「普教中」為香港語文政策的長遠目標,我認為需要較長遠的時間才可推行,同時我們有必要深入探討多種有效的教學模式,切勿一刀切,才全面推行。
謝錫金
2016年7月2日